《Vogue》雜志說:“孩子們穿上它像一個小紳士一樣,如果連你的孩子都穿名牌,那足以證明你的經濟實力和生活品質,這種炫耀難道不比家長們自己穿名牌來得更巧妙、含蓄,也更高高在上?”
市場營銷專家推論,對一個愿意花1000美元買一只手提包的母親來說,她也應該樂意為她的孩子買一條154美元的名牌牛仔褲。
2000美元的Louis Vuitton尿布包,900美元的Bagaboo童車,還有Vesace Young、Armani Junior等等高檔兒童時裝品牌。越來越多的家長對小孩用品毫不吝嗇。這些家長們除了把小孩當做自己的fashion accessories的“私心”外,也用心良苦地想讓他們自小繼承好品位,培養(yǎng)長大后的時尚認知度。
小小時尚家對時尚的觸覺異常靈敏
《緋聞少女》(Gossip Girl)是今年最紅的美劇,風頭蓋過《女人幫》(Cashmere Mafia,不幸被ABC取消),也蓋過《口紅叢林》(Lipstick Jungle,同名小說的作者Candace Bushnell是欲望都市原作者。收視率勉強過關,第二季已被預訂)!毒p聞少女》講的是一群住在紐約upper east side的富家子弟,在私立高中的“學習”和社交生活。沒看過此劇的時尚美眉們,不要誤以為這是個小孩子的片片,里面的時裝和包包讓人美不勝收。尤其對包包的渲染,比起《欲望都市》,有過之而無不及,Gucci Indy、Burberry Warrior、Fendi Spy……依次登場。
如今,越來越多的小女孩不喜歡玩芭比娃娃,她們只對時尚感興趣。有不少小學生如今只穿名牌T恤和牛仔褲,她們對時尚的觸覺異常靈敏,這也就使得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和商家紛紛將目光投向她們。設計師們正在設法籠絡這些小小時尚家的芳心,盯緊的自然是他們父母的錢包。
“走性感路線”,是美國紐約威斯特切斯特的小學三年級學生梅茜•杰拉特對自己時尚路線的定位。“我喜歡時髦的東西,比如緊身褲,熱褲,背心和夾腳拖鞋。”她接著補充說,“GAP的白色T恤,因為幾乎可以用來搭配我所有的衣服。PUMA的運動鞋,粉紅色和灰色圖案的,我已經擁有第三雙了。還有芭蕾舞鞋,可惜很難找到我的尺寸。”
紐約一家知名展會“兒童俱樂部”的協(xié)調員斯坦利•凱耶說,“人們如今已經意識到,童裝也不能隨便,童裝并不僅僅意味著女孩子穿粉紅色,男孩子穿藍色。”傳統(tǒng)的甜蜜女孩或者辣妹風格,在今天都開始走性感路線。粉紅色連衣裙、T恤衫、款式簡單的運動套衫等、讓位給跟母親們的服裝非常類似的緊身牛仔褲,超短裙和皮毛鑲邊的短披肩。
不到10年前,時尚產業(yè)才開始將眼光瞄上中學生,或者說青少年,為她們設計并制造出成人化的衣服及配飾。今天,設計師和零售商們已經開始為更年輕的消費者,4-9歲的女孩子們,提供更多時尚產品。
時尚工業(yè)大舉進攻童裝
1945年,Céline Vipiana夫人在Malte街上開了一家童鞋專營店,售賣就當時而言非常奢侈的訂制童鞋和童靴,而鞋款的名字則來自童話故事。在當時新穎的經營模式迅速帶來了極高的知名度和巨大的成功。2008年,CELINE重新回到40年代的歷史記憶中去,“運動時裝”的理念體現(xiàn)在柔軟的船鞋中,飾以毛線球和銀色金屬環(huán)。在鞋的內部,IvanaOmazic則選擇重新使用最初的設計,印有歷史性的標記“童鞋制造商CELINE”。
與CELINE一樣,眾多一線品牌紛紛將產品線延伸到兒童領域。大牌如Baby Dior、Little Marc、Ralph Lauren Childrenswear,時髦品牌如Lit’l Earnie by Earnest Sewn、Baby Phat Junior、Diesel Kid、倫敦潮牌Jigsaw,還有American Apparel特意推出的有機棉質地童裝。Stella McCartney與手袋品牌LeSportsac合作推出“親子袋”,兔子形狀的雙肩背、設計有存放奶瓶處的手袋,都為兒童著想。
這些標著設計師標簽的兒童服裝,與大象企鵝等幼稚圖案抑或一塊圍布般的糟糕式樣無關。在Marc Jacobs的兒童產品線Little Marc的貨架上有成疊的菱形格紋冷衫、水手領上裝、拉鏈連帽衫和貼身長褲,式樣簡單,一色的白、粉、藍、灰,統(tǒng)統(tǒng)采用矜貴的上等羊絨質地。從式樣到質地都努力向“小大人”靠攏,但細節(jié)上又格外貼心地將上衣紐扣換成磁性搭扣,褲子則采用省心省力的彈性褲腰。雖然每件單價從195美金到395美金不等,但比起五倍價錢的品牌成人服裝線,這些可愛小衣服的價格標簽仿佛根本不算什么。
這些昂貴的兒童服裝從不在真正的育兒雜志上作宣傳,一腔努力全花在High Fashion媒體上,專門吸引舍得花錢的時髦媽媽們——讓她們走進店鋪,不但購買自己喜歡的手袋和高跟鞋,與此同時“不知不覺”地隨手給家中兒女添置衣物。
奢侈從娃娃抓起
“把自己的孩子變成像自己手上提著LV、古姿的手袋一樣!”
《Vogue》雜志說:“孩子們穿上它像一個小紳士一樣,如果連你的孩子都穿名牌,那足以證明你的經濟實力和生活品質,這種炫耀難道不比家長們自己穿名牌來得更巧妙、含蓄,也更高高在上?”
消費心理學家漢斯-喬治•胡塞爾說:“現(xiàn)在孩子越來越稀罕,越來越高價,因為他們成了父母財富的象征。孩子穿得好,說明父母的生活品位高。”胡塞爾建議商家注意,現(xiàn)在表明身份的商品越來越熱銷,他說:“人們想要表明自己與眾不同,這植根于人的行為深處。”
胡塞爾說,兒童奢侈品也許沒有什么太大的用處,但的確利潤豐厚,在過去三年里,僅迪奧的嬰兒品牌銷售量就增加了60%。德國紡織品零售行業(yè)協(xié)會的副會長海吉奧•加森梅爾說:“2005年,整個德國的童裝銷售額達到了26.4億歐元。整個銷售額雖然沒有增加多少,但是近年來出生率下降,但童裝銷售額不減反升,這本身就說明父母花在給孩子買衣服上面的錢更多了。”
阿克塞爾•達姆勒是一個名叫“少年兒童偶像”的市場調查機構的研究員,他說:“設計師們打算給他們的商品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天地,他們希望孩子們從小就熟悉自己的品牌,當然才3歲大的孩子是不會懂得什么是奢侈品的。”但是他們的父母懂得什么是奢侈品。“人們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小孩和別人區(qū)別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