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品牌擁有者都在做著與現實和人的心理相違背的事情!其中最嚴重的有兩點:一是嚴重的投機心理,二是違背市場事實在做事情——品牌不能讓加盟商賺錢,還要遷就或者強迫各級代理商、加盟商來做自己的品牌,而有絕大部分的總代理商、加盟商只是抱著同樣的投機心理和不顧現實狀況的主觀意識在做著“品牌”生意!總代理商因為可以欠款做大生意,便“拖”著做;加盟商因為有廠家和總代理商的支持與補貼,便幻想著既然可以不虧,就爭取“萬一可以賺錢”的機遇。如此,便造成了廠家只看到眼前的熱鬧,沒想到總代理商與加盟商都不具備做品牌的信心、理念、實力的事實,尤其是自身品牌和產品均不能為消費者接受的嚴重問題!一日復一日的做下去,也是將錯就錯,企業(yè)被總代理商“拖”住,跟被自己無可奈何的心理“拖”住,在市場上不死不活的撐下去!到了有一天總代理商撐不住的時候,企業(yè)便出于無奈而將其轉換成自己的分公司,或者與總代理商聯營。到了最后,由于品牌還是不能被消費者認可,企業(yè)的品牌與產品,均不能有差異化的表現,企業(yè)自身由于被客戶欠款太多,沒有資金進入運轉,品牌自身又沒有盈利能力,企業(yè)不堪重負,各地網絡在風雨飄搖中經不起同類品牌的沖擊而節(jié)節(jié)敗退,終至土崩瓦解,品牌也隨之在接連不斷的危機之后而全面萎縮,直至消失!
其實,現在泉州地區(qū)的很多品牌都騎在了老虎背上,這些品牌的業(yè)主每天都在做著惡夢,或者一想到自己的品牌就后悔不已,悔不當初:或者是覺得如果當初不做品牌,仍然走批發(fā)也不會走到今天這樣狼狽;要么覺得如果當初不是求大,覺得做品牌可以獲得高額利潤,只是安心做鞋材生意或者做相關的供應商,也不至于陷入品牌的陷阱!這時候品牌的“品”字對他們來說,不再是三只聚寶盆,而是三口無底洞、三個如血淋淋虎口般的陷阱!所以,他們一走進自己的工廠或者走到自己品牌的網絡,就感到頭痛,甚至感到自卑!哪里還有冷靜的頭腦和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現實中的種種問題!在這種狀況下,你再同他談什么品牌、談什么營銷,他哪里還能聽得進去!他心里早已亂了方寸,更沒有了判斷事實正確與錯誤的標準,他只知道眼前要怎么度過資金和網絡的危機就不錯了,還談什么品牌發(fā)展與專業(yè)化的營銷操作?
所以,在這種背景之下,營銷和專業(yè)的營銷人員又如何能夠被他所認可?
其實,從泉州這些品牌的實際狀況來說,說得殘忍一些,很多所謂的品牌都是無法做起來的!首先從品牌名稱來看,這些品牌就不能叫做品牌!一是名字很怪,甚至不倫不類,更無法延伸出什么品牌文化,甚至連順耳一點的意思都沒有!二是品牌自身不夠真誠,產品品質明明很差也要說自己是免檢產品、馳名商標;明明是本地的土品牌還要標榜是香港的、國外的;明明只是很一般的產品,卻偏偏要說具有各種特殊的功能;明明跟一些體育、影視、娛樂、成功人士沒有一點關系,卻硬是去請這些人做代言人,而消費者又死活不會認為產品或者品牌跟這些名人有真正的關系!明明自己的品牌、營銷活動跟奧運一點關系都扯不上,這些品牌總是在訂貨會的主題上要“沖刺08”、“決勝08”。在戶外廣告牌上不能直接用奧運五環(huán)的標志,便硬要把五環(huán)變成五條彩帶,以為這樣消費者就認為這個品牌具有奧運文化或者跟奧運有關了……而即便是出于傳播的需要,其品牌屬性和品牌文化又跟這些名人沒有相得益彰的呼應,因而,消費者也只是通過戶外廣告、電視廣告知道這個明星在替某品牌打公告,卻并不能記住這個品牌,這樣廠家即使花了請明星代言人的錢,卻又沒有真正起到建立品牌識別、積累品牌文化的作用,因而根本沒有實質性的效果。
在此情況下,品牌在市場上還是毫無起色,又如何做下去?
所以,這些企業(yè)主只有在回憶中去尋找安慰或者去后悔了!而面對營銷和品牌這些概念,他也只有責備和懷疑了!
要做好品牌,其實真正的還是要回歸到品牌的本質上來,并且按照消費者對品牌的理解、需求和要求來操作!必須把有關品牌的各個方面都要做好、規(guī)劃好、做扎實,并且從實際出發(fā),祛除投機心理和做小生意的思想意識,要相信科學,相信專業(yè),踏踏實實地做好各個方面的工作。注重品牌成長與發(fā)展的規(guī)律,這樣才能真正在市場上留下足跡,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