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一對結(jié)婚不久的打工夫婦,考慮到困窘的經(jīng)濟收入沒辦法將來“給孩子買奶粉”,準備“炒老板的魷魚了”,年輕的妻子對丈夫提議說,不如咱去廣州看看,聽說那里可以販來很多便宜的童裝。
丈夫叫王清體,妻子叫林心愛。下定決心自己做老板后,一邊是妻子去廣州“販回一些當時很時髦的童鞋”,一邊是丈夫留下來東奔西走,在當時還很局促、狹窄的和平路邊,就著家里的條件,借債開起一個20平方米的小店。
小生意很快就做了起來,街坊巷里都跑來買他們的“廣州童鞋”。1991年,他們還給自己的小店起了個名字——“流行孩子”。這招牌一掛,就是十幾年。
有人說,這小孩子的東西“好賣”,誰家不是“再吝嗇也肯在孩子身上花錢”?可是做生意的都知道,總有辛酸在個中。開店的頭幾年,夫婦倆連資金都周轉(zhuǎn)不過來,“貸款付貨款”是經(jīng)常的事兒。
不過,雖然艱難,頗有童心的夫婦倆,在小店的經(jīng)營上著實動了很多“花花心思”。他們在店里擺了幾十個“小模特”,妻子根據(jù)自己的眼光,將不同的衣服褲子搭配起來,從優(yōu)雅的小女孩到休閑的小男孩,像芭比娃娃似的,一排排站在柜臺上非常惹眼。
2004年,他們買了屬于自己的店面,遷到了福建橫路,為了告訴老顧客們“搬家了”,夫妻倆連夜設(shè)計了精致的卡片,沿路派發(fā)給鎮(zhèn)上的人們,告訴他們到新店址去拿一份小禮物。
“鎮(zhèn)子小,所以我們也沒必要打什么廣告,鄰里街坊的都熟,倒不如送些小禮物給大家,反而溫馨得很。”王清體笑著說。
十幾年過去了,夫婦倆最常說,令他們最開心的就是看到鎮(zhèn)上很多當年穿他們賣的童裝長大的人,如今都已經(jīng)結(jié)婚生孩子了,再回到店里給自己的孩子買服裝。
“他們很喜歡我搭配的童裝樣式”,林心愛樂呵呵地告訴記者,“現(xiàn)在,錢賺多少是個多呢?賺個開心就行。有這樣一個小店,有鎮(zhèn)上這些老顧客,我們非常知足了。”